经济放缓、成本考量以及不断演变的市场需求等因素正对中国各行业的薪酬动态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在塑造薪酬格局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影响企业薪酬结构策略的制定。
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企业面临成本控制压力,预计2025年中国各行业的调薪率相较去年将有所变化。根据韦莱韬悦2025年薪酬预算规划调研报告,40.5%的参调企业表示预期经济放缓是他们调整上一年度调薪预算的主要原因,另外有36.3%的企业指出成本管理方面的挑战也是重要因素。
2025 年,中国的总体薪酬增长率预计为 4.3%,与 2024 年的 5%相比略有下降(图 1)。然而,不同行业的薪资增长率各不相同,反映了独特的行业动态和外部压力。
从2023年到2025年,中国各行业的员工自愿离职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见图2)。这表明在不确定时期,员工更加看重工作所带来的安全感。
2024年,非自愿离职率则出现了激增,意味着当年更多离职是由公司方面的决定(如裁员)所致,而非员工主动跳槽。在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等行业,自愿离职率依然高达9%。尽管如此,2025年各行业的整体离职率均保持在9%以下,显示出员工流动率处于可控水平,但企业仍需实施积极的留才策略来稳定关键人才队伍。
除了留住人才,关注人才引进趋势也同样重要,尤其要留意企业对于应届生的起薪政策。韦莱韬悦2025年薪酬预算规划调研显示,超过一半(54%)的参调公司已经或计划提高2026年毕业生的起薪水平。大多数企业(82%)计划依据候选人的最高学历来确定起薪。根据我们的《全行业奖酬调研》报告显示,拥有硕士学位的候选人起薪平均比本科学历者高出17%。
此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起薪普遍高于其他岗位,凸显出当前市场对数字人才的旺盛需求。
随着企业开始制定2026年的预算,充分了解并利用不断演变的市场薪酬动态至关重要。识别当前趋势及其对薪酬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更有策略地规划薪酬预算。韦莱韬悦调研显示,为在人才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超过一半(66%)的公司已经或计划调整薪酬方案。
因此,了解同行如何应对最新的市场变化,将有助于企业制定更明智的决策,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从而达成业务目标。凭借全面的薪酬数据支持,企业能够前瞻性地制定薪酬策略,既顺应最新的市场趋势,又提升关键人才的吸引与保留能力。